21.《詩經二首》教案 2021—2022學年高教版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冊

發(fā)布日期:2023-06-26  來源:  瀏覽次數(shù):801


《詩經》二首

教學目標:

1.知識目標:學習《詩經》的有關常識。背誦這兩首詩。

2.情感目標:了解《詩經》的現(xiàn)實主義創(chuàng)作傳統(tǒng),了解賦比興的手法體會其藝術效果。能夠準

確地誦讀本詩,并注意詩歌的節(jié)奏和韻律。

3.能力目標:培養(yǎng)自主學習,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。。

教學重點:

1.通過學習,掌握朗誦古代詩歌的基本方法。

2.在誦讀中感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。

3. 掌握《詩經》的藝術特色、在課文基礎上更廣泛地了解《詩經》。

教學難點:

1.品讀鑒賞詩歌中的名句。

2.分析詩中的重章疊句手法。

教學方法:

賞讀法、探究法

教學過程:

第一課時

組織教學:

教學重點: 誦讀

教學難點: 《詩經》有關文學常識

教學步驟 :

一. 導入

中國一向被稱作是詩的國度,從先秦開始,到輝煌的唐詩、宋詞、元曲,再到當下的現(xiàn)代詩。

我們在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沉醉了上千年。 今天我們便溯源而上, 去領略我們祖先最早的詩歌作品

《詩經》。

二.《詩經》文學常識

1.《詩經》簡介

《詩經》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, 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

篇,先秦稱之為《詩》或《詩三百》。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,始稱《詩經》。

2.《詩經》的內容

《詩經》分為風、雅、頌三部分?!帮L”包括“十五國風”,共

160篇,是不同地區(qū)的地方音

樂,多為民間的歌謠,是《詩經》中的核心內容?!把拧笔钦曆艠罚促F族宴享或諸侯朝會時的

樂歌,分為“大雅”、“小雅”,有 105篇,其中大雅 31篇,小雅 74篇?!绊灐笔羌漓霕犯?,分

“周頌” 31 篇、“魯頌” 4 篇、“商頌” 5篇,共 40篇?!对娊洝肪嘟褚延?2500多年的歷史。

3.《詩經》的表現(xiàn)手法

《詩經》表現(xiàn)手法上分為賦、比、興。與風、雅、頌合稱“六義”。

賦是“鋪陳其事”,即直接的敘事和抒發(fā)感情。賦,指鋪陳排比,使詩歌顯得整齊勻稱,有氣

勢。關于“賦”的手法的運用,我們在初中就學過。如《木蘭詩》中的“東市買駿馬,西市買鞍韉。

南市買轡頭,北市買長鞭。旦辭爺娘去,暮宿黃河邊,不聞爺娘喚女聲,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?!?

比是“以彼物比此物”,即譬喻和比擬。是《詩經》開創(chuàng)的修辭方法。

查看全部內容,請點擊下載


《詩經》二首

教學目標:

1.知識目標:學習《詩經》的有關常識。背誦這兩首詩。

2.情感目標:了解《詩經》的現(xiàn)實主義創(chuàng)作傳統(tǒng),了解賦比興的手法體會其藝術效果。能夠準

確地誦讀本詩,并注意詩歌的節(jié)奏和韻律。

3.能力目標:培養(yǎng)自主學習,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。。

教學重點:

1.通過學習,掌握朗誦古代詩歌的基本方法。

2.在誦讀中感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。

3. 掌握《詩經》的藝術特色、在課文基礎上更廣泛地了解《詩經》。

教學難點:

1.品讀鑒賞詩歌中的名句。

2.分析詩中的重章疊句手法。

教學方法:

賞讀法、探究法

教學過程:

第一課時

組織教學:

教學重點: 誦讀

教學難點: 《詩經》有關文學常識

教學步驟 :

一. 導入

中國一向被稱作是詩的國度,從先秦開始,到輝煌的唐詩、宋詞、元曲,再到當下的現(xiàn)代詩。

我們在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沉醉了上千年。 今天我們便溯源而上, 去領略我們祖先最早的詩歌作品

《詩經》。

二.《詩經》文學常識

1.《詩經》簡介

《詩經》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, 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

篇,先秦稱之為《詩》或《詩三百》。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,始稱《詩經》。

2.《詩經》的內容

《詩經》分為風、雅、頌三部分?!帮L”包括“十五國風”,共

160篇,是不同地區(qū)的地方音

樂,多為民間的歌謠,是《詩經》中的核心內容?!把拧笔钦曆艠?,即貴族宴享或諸侯朝會時的

樂歌,分為“大雅”、“小雅”,有 105篇,其中大雅 31篇,小雅 74篇?!绊灐笔羌漓霕犯瑁?

“周頌” 31 篇、“魯頌” 4 篇、“商頌” 5篇,共 40篇?!对娊洝肪嘟褚延?2500多年的歷史。

3.《詩經》的表現(xiàn)手法

《詩經》表現(xiàn)手法上分為賦、比、興。與風、雅、頌合稱“六義”。

賦是“鋪陳其事”,即直接的敘事和抒發(fā)感情。賦,指鋪陳排比,使詩歌顯得整齊勻稱,有氣

勢。關于“賦”的手法的運用,我們在初中就學過。如《木蘭詩》中的“東市買駿馬,西市買鞍韉。

南市買轡頭,北市買長鞭。旦辭爺娘去,暮宿黃河邊,不聞爺娘喚女聲,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。”

比是“以彼物比此物”,即譬喻和比擬。是《詩經》開創(chuàng)的修辭方法。

查看全部內容,請點擊下載

點擊下載

欧美国产日韩a欧美在线视频,最新国产自产视频在线观看,国产精品大陆在小视频,国产精品一二三区日韩免费